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

发布时间: 2024-04-04 17:59:17 |   作者: 安博体育怎么样app官网

  用搜索引擎查找,会发现在2015年以前,“端午快乐”要远比“端午安康”常见。然而到了2015年,一则“端午要驱邪祭祀,不宜祝快乐应该说安康”的消息传遍全网,“安康”立马后来居上。并很快从线上火到线下,没几年就连不上网的老人,都普遍改口说“端午安康”了。

  然而随着“端午安康”大流行,质疑之声也很快出现:有学者激烈反对“端午节不能祝快乐”的说法,认为“端午安康”才是彻彻底底的伪传统。就像粽子的咸甜之争,端午祝福语也变成了对撕的战场,两派情绪逐渐失控,最后甚至会出现了行为艺术——有的大V每到端午,都会赌气一般地疯狂发“端午快乐”,并声称要把说“安康”的都拉黑。

  就历史文献而言,“安康”派声称“端午不宜祝快乐”,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随便翻翻古诗,就会发现古人过端午相当快乐。比如苏轼的《端午赠黄守徐君猷》里,就有“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然而不管“快乐”派如何痛陈古今,极力科普。“安康”派却丝毫不受影响,反而越发壮大。明明是一个没根据的说法,上无官方推行和权威背书,下有科普辟谣与大V。可它依然在民间自发传播,并最终成为了主流。这一切为何会发生?这是“快乐”派所忽视的,也是真正有趣和值得探讨的。

  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装X”,或者说“附庸风雅”。这是目前“快乐”派面对“安康”流行时的解释,即“安康”派都不看书,他们生造了这个伪传统,然后用它来嘲讽其他人没文化,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此说在2015年或许可以成立,然而放到今天实在牵强——经过持续7年的反复科普,恐怕已经很少有人还相信“端午不可以快乐”。只是尽管大家已经知道端午快乐没问题,很多人依然选择说端午安康。而如果你直接找人问缘由,他们可能也说不出道理,只能模糊回答“安康念起来好像更顺口”。

  “端午安康比端午快乐更顺口”——这或许正是事情的关键,而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为何会更顺口?

  当“快乐”派攻击“安康”是伪传统时,他们常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端午快乐”同样是不足百年的传统。和所有“某某节快乐”一样,这一祝福语显然是硬译自英语的“Happy ×××”。

  虽然无法精确其出现的时间,但通过古汉语语料库查找,至少能确定近代以前绝对没有“端午快乐”之语。而1949年以后端午节又一度被禁,直到改革开放才解禁,等正式被承认为国家法定节日,还要晚至2008年。

  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普通中国民众是从1980年代才开始每年稳定过端午。而民间过端午,是家人或乡党聚会。亲朋之间互道“祝你快乐”,这在中文语境下是非常奇怪的。如果过节想说些吉祥话,也应该是祝小孩成绩好,祝老人健康长寿,祝养家者“行大运发大财”之类。

  而“节日快乐”这种显得有些陌生和疏远的客套话,更多用在一些偏正式场合。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也能发现2008年以前“端午快乐”的数据偏少,大多来自企业通告。而2008年以后“端午快乐”的数据明显变多,来源也更为复杂。大概是因为升级成了法定节日,许多人都需要在这天正式发表客套性祝福。

  因此我们能说,“端午快乐”这一短语真正大流行的时间,其实也不过十几年。而且长期以来,其“生态位”还非常狭窄,基本只用于偏正式的客套祝福——我想应该没人会在端午那天,看到家人的第一句话就是祝“端午快乐”,而不是问:“早饭吃粽子吗?”

  原本端午节只能见到亲朋好友,因此并没有一本正经来句节日快乐的空间。但是最近十年随只能手机快速普及,普通人也变得需要在端午发出客套祝福了。而几乎就是同时,“端午安康”便崛起了。这两个时间点如此接近,很难说纯粹是巧合:或许正是大众普遍的新需求,催生了“端午安康”大流行。

  如前文所述,“某节快乐”这种硬译自英文的祝福短语,在与本土节日搭配时,存在着微妙的违和感,这可能正是“不顺口”的由来。除非这个节日本身很强调快乐,又或者这类节日各国都有,比如“新年快乐”“国庆快乐”“儿童节快乐”,听起来并无不妥。但如果这个节日传统气息强烈,包含的情感又很复杂,这种违和感就会凸显,比如清明快乐、重阳快乐、中元快乐——尽管清明和重阳在古代也是很欢乐的节日,这种违和感依然挥之不去。

  与“快乐”相比,“安康”听起来显得更古雅。尽管“快乐”一词历史并不短,尽管古人或许从未把“端午”和“安康”连在一起说,但当现代人将安康和这些古老节日重组,得到的新祝福语确实和谐得恰如其分,很适合用作节日发社交平台的客套话。

  因此看到“安康”取代“快乐”,实在没必要大动肝火。这其实就像“萌”取代“卡哇伊”一样,是汉语自发清洗不顺口的外来表达,是大众无意识地回归传统。今天我们会发现,不仅“端午安康”已经占主流,“清明安康”“上元安康”也慢慢的变常见——但是显然不会有“圣诞安康”,因为那是另一种违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