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斯大林好似冢中枯骨把自己囚禁在了别墅里用恐怖驾驭人

发布时间: 2024-02-09 02:57:38 |   作者: 新闻中心

  2008年,俄罗斯的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评选活动,名为“最伟大的俄罗斯人”,斯大林位列第三位,排在他前面的两个人,分别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而彼得大帝和列宁都排在他的后面。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13世纪俄罗斯人的领袖,成功抵御了蒙古人的入侵;斯托雷平,是俄罗斯的政治局,英年早逝,49岁的时候被暗杀。

  尽管时隔多年,尽管苏联早已解散,但斯大林这个强权人物,对当今俄罗斯的影响依旧深远。这个钢铁一般的男人,晚年的时候,却只能凭借着恐惧来支配别人,而他同时也被恐惧支配着。

  赫鲁晓夫也算是一个强权人物了吧,可他在斯大林手底下工作,依旧是一个十分听话的小弟;斯大林在世的时候,赫鲁晓夫是小心翼翼,一点都不敢忤逆斯大林。倘若斯大林甩给他一个阴冷的眼神,赫鲁晓夫就会觉得脖颈凉飕飕的。

  晚年的斯大林很少住在克里姆林宫,他常居住在孔策沃别墅里,这栋位于莫斯科郊区的别墅,能够说是克里姆林宫权力的一个延伸。

  在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里面,记述了这么一件事,他去孔策沃别墅向斯大林汇报工作;工作汇报结束后,就陷入了可怕的沉默、安静。坐在沙发上的斯大林没有一点回复,他抬起头,用眼睛死死的盯着赫鲁晓夫,看得赫鲁晓夫心里发毛。

  斯大林的这个眼神就像是阎王爷扫生死簿一般,你压根不了解什么时候,他就会提起笔在生死簿上划掉名字,而且,他一划不是划一个,而是划掉一大串名字。

  终于,斯大林打破了沉默,他一开口,吓得赫鲁晓夫当场就腿软,几乎就要跪倒在地了。

  下属明明是来汇报工作的,可领导却只字不提工作的事,而是无端的冒出来这么一句话。各位看官可以代入一下,倘若是换作你,领导的这么一句话,到底是意味着啥意思呢?

  赫鲁晓夫常年跟随着斯大林,他可是太懂领导的心思和脾气了。这句话的意思,赫鲁晓夫最为清楚不过了,这明显是在敲打自己,说明领导的心里开始对你起疑了,心里有些不信任你了。

  在回忆录里,赫鲁晓夫丝毫没有保留的表明了当时的心情:自己当时“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

  这话把斯大林描述得跟一尊死神似的,不过,这个描述也还是有那么一些贴切的。

  这或许,是一个强权人物驾驭下属的一种方式吧,让你时刻感受到来自死亡的危险,感觉自己是游走在深渊之上的钢丝绳,下面就是让你害怕的死亡。

  1953年的3月1号,斯大林因为严重的中风,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这个一生要强的男人,此刻就是冢中枯骨,他用死亡的气息来驾驭别人,此刻的他,也被死亡萦绕着。

  3月5号,斯大林离开了人世,赫鲁晓夫才算是长舒了一口气,或许,那时候的他,才觉得空气没那么压抑了吧。

  “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斯大林看作是人民的敌人......那些日子里,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费德林,是苏联的一名外交官,同时也是个中国通,中苏关系紧密的时候,费德林是对中关系联络方面的首席专家。

  1949年12月16号,这天中午的12:00,从北京驶来的一列火车,停在了莫斯科的车站,这是伟人第一次出国。

  伟人一行被安排住在了孔策沃别墅,同时,在克里莫林宫,斯大林又特意给伟人安排了一个住所,是为便于两人更好的会面交流。

  费德林当时是全程参与了这场重要的外事活动,这段经历,被他详细的记述到了一篇文章里:《历史的篇章——夜间会谈》。这篇回忆性的文章,在1988年的10月23号,首次刊发在《真理报》上。

  中苏之间的会面和谈话,大多是安排在晚上,是因为伟人和斯大林都喜欢在晚上工作的缘故。每次会谈的时候,通常是中方的人员在会客室里早早等待着,作为主人的斯大林往往是最后一个到场的人。

  在费德林的文章里,斯大林的身影还没出现之时,会客室里的气氛是融洽的,双方人员之间的闲聊也自得其乐。

  当斯大林出现在会场的时候,上一秒还在闲聊的苏联人,下一秒就闭上了嘴,费德林在文章里的原文是这么描述的:

  这话也可真是形象,仿佛斯大林一出现,就抽走了苏联人鼻头间的空气,一下进入了没了呼吸的真空状态。

  苏联人为何会有这种感觉,恐怕也是大清洗带来的后遗症吧,毕竟,不知道死亡哪一天、哪一刻会到来,才让人真真的感觉到恐惧。而来自于下属的这种恐惧,也正是斯大林所想要的。

  “杀伐果断”,也是领导者要具备的一个精神震慑吧,毕竟,在斯大林身边工作,享受到名望和财富的同时,也要有着高危险的意识。

  费德林虽说是一个中国通,但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还是差点意思,当时中苏会谈的时候,他兼任斯大林的秘书工作。斯大林和伟人谈话的时候,他就在一旁做记录。

  有一次,当伟人谈到当年战争年代的往事,用“不畏艰险,视死如归”八个字进行总结。这是两句成语组成的话,我们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是费德林一个老外,就有些费解了,尤其是对“归”这个字,放在整个语境当中,他难以理解是什么意思。

  伟人笑着简单的解释了一遍,但是费德林还是有些不明白,毕竟要同时理解两个成语,还是有些吃力的。于是乎,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希望能再解释一下这个“归”字,放在这个语境里面,该怎么样解释。

  这让一旁的斯大林脸色很不悦,他当即就沉下声,说了这么一句话:您还打算长期当秘书吗?

  随后,斯大林就让费德林不用想那么多,直接照着字面意思翻译。当时,费德林坐在后面,斯大林说话的时候,头都没有回;即使是没有面对斯大林的眼神,这话语也让费德林感受到了一种压迫感。

  当时,贝利亚也站在一旁,这个鼻梁上夹着一副眼镜的男子,阴沉锐利的眼神,藏在镜片的后面。他扭头看着费德林,让费德林从那镜片后的深邃眼神里,感受到了害怕。

  在后续的翻译工作中,来自两个人的压迫感,让费德林有点胆寒,他大气也不敢出,遇到费解的文字或者成语,也只能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了。好在伟人也察觉出费德林的窘境,后续谈话的时候,语言说得比较通俗,很少用成语来表述。

  那次酒宴上,伟人同费德林闲聊,就询问费德林一个问题,斯大林为何喜欢把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混合起来喝呢。费德林说自己也不知道其中原因,这事或许只有本人才知道了,费德林建议去询问斯大林本人。

  就在两人谈话的间隙,斯大林的声音突然从背后炸响:你们在那秘密谈什么?要背着谁?

  费德林连忙解释事情的缘由,叼着烟斗的斯大林眼含笑意,却是死死的盯着费德林,询问费德林为何不来找自己询问缘由呢。

  作为中苏之间联络的首席专家,费德林这个中国通,难免会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苏联名字叫“尼古拉·特罗菲莫维奇·费多连科”,因为爱中国文化,就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费德林”。

  即使是在中苏之间关系友好的时候,费德林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自然也让斯大林有些不满意,甚至于因此产生了不信任。在费德林的文章里,他提及的这两件小事,或许也是斯大林在客人面前敲打他吧,让他明白自己是苏联人,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我个人觉得,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凭借着“恐怖”来支配别人,斯大林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帝王家的学术莫不如此,让人时刻感受到死亡的气息,用对深渊的害怕来驾驭人,不是一种治国安邦的道,却是实用的一种驭人之术。

  斯大林,这个一生都很要强的男人,晚年的时候,活在孔策沃别墅里的他,也成了一个普通的老人。

  他独居在别墅里,或许,也是把自己软禁在了这栋别墅里吧,他让人感觉到恐惧,而行将就木的他,也在恐惧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