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3-31 04:49:17 | 作者: 产品中心
在2024年的伊始,我们回顾中国化妆品行业2023这一年,重新审视曾经走过的路。
无论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维系,有这么一批创始人和美妆同仁带着同样的信念,开辟了新的思路,成为产业的一张张代表名片,打造了一个个有代表性的品牌。
今天,让我们重新回顾2023那些值得回味,并有可能持续影响化妆品产业未来的那些人和事。
今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当红炸子鸡,非珀莱雅不可,作为有可能首家突破百亿营收的国货集团,每发一次财报,就获得一次市场的赞叹。
在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珀莱雅实现营业总收入63.85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41.88%。
在一季度中,珀莱雅实现营业收入16.22亿元,同比增长2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31.32%。
自2017年11月珀莱雅正式登陆A股主板,其业绩保持快速地增长,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都全面上升,实现5年连续增长。尤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珀莱雅在2022年的逆势环境下突破了营业总收入“60亿”大关。
2023年前三季度珀莱雅首次超过“老大哥”上海家化,夺下了国货美妆企业营收TOP 1的宝座;在丸美股份超三成的涨幅中,其也成功超越敷尔佳上升一位,敷尔佳则下滑一席。总的来看,相较去年截止2023年三季度,国货上市品牌公司排名有些变动。
为什么在疫情后的2023年,除了早在这几年就翻红的珀莱雅之外,还有那么多经典品牌又勇立潮头?物竞天择,他们经历了哪些革新演进,来赢得当下市场的竞争?
在这一新商业变局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正真看到以贝泰妮、华熙生物等为代表的技术向出身的企业,在化妆品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头部势能。
这两家企业是如何在有限的存量市场里做差异化竞争的?作为企业一号位的郭振宇、赵燕,在打造研发生态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看《深度对话:郭振宇&赵燕&黄锦峰》
在2023年6月份这个节点,聚美丽梳理了化妆品行业最新的“品牌排名”,我们更确定——行业全新的竞争格局正在诞生。
与2023年初疫情刚放开时的预期不同,很多美妆人心目中的好生意并没有如约而至,但也有个别品牌在寒冬里仍然“开出花”,这一些品牌要么是传统国货在长时间的积累同时,抓住新时代的机会,及时转型;要么是诞生于新时代的物种们,从诞生时就承担着改变行业格局的使命,并在摸索中准确踩中行业的脉搏。
另外,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接连发布,本土美妆品牌头部企业的榜单格局也发生了不小变化。请查阅《中国化妆品品牌企业十强诞生》该文,其敷尔佳,贝泰妮和巨子生物新的排名。
入华30年的雅诗兰黛,在美妆市场上正褪去高光。尤其是在与“一路狂飙的老对手”——欧莱雅的对比下,连着几个季度业绩下滑,以及盘后大跌的股市,让无数美业人士都发出疑问,“雅诗兰黛是不是不‘吃香’了?”
从雅诗兰黛最新披露的2023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来看,净销售额为3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1亿),同比下降12%;纯利润是1.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同比大幅度下滑73%。
这已是雅诗兰黛从2022财年Q4开始,连续第四个季度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详情:《雅诗兰黛跌至第五,国际美妆格局生变》)
我们清楚地看到,种种因素之下,雅诗兰黛的口碑和声量也都不如过往,再加上近期的不断提价,也流失了一部分用户。
一位自称是医学生且拥有68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发布了一条关于雅诗兰黛新品“SOS闪修精华的”笔记,称该产品具有快速褪红的产品效果,因此在种草笔记中,将“建议纳入医保”作为功效宣传点,引发不少美垂博主与医学业内人士的不满和疑议。
除此之外,小红书平台还有多个账号,同样以“建议纳入医保”作为雅诗兰黛SOS闪修精华产品的宣传卖点,发布多条图文笔记。通过笔记能够正常的看到,其内容结构大多基本为:博主拿到实验室内测版本、产品褪红效果好、国内还未上市,最后建议产品纳入医保。
截至7月25日,近30天中小红书平台关于“SOS闪修精华“关键词笔记总数有333篇,其中商业笔记有34篇,约319个达人发布的笔记中包含该关键词,预估阅读量已超150万。那么,雅诗兰黛“纳入医保”为何惹争议?
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至今,已有21个海外美妆品牌退出中国市场,5家集团品牌调整在华战略、收缩渠道,其中涵盖宝洁旗下护肤品品牌First Aid Beauty、美国平价彩妆品牌e.l.f.等品牌、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的悦诗风吟、欧莱雅集团旗下的美宝莲。
它们或曾在中国市场风靡一时,或盘踞中国市场多年,但最终都倒在了这一曾经的风光市场。
今年作为中国市场的疫后首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国际美妆企业似乎也是加足了马力,慢慢的变多国际美妆企业的高管开始“重返中国”。
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10位全球知名美妆企业高管们陆续访问中国,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拜尔斯道夫、雅诗兰黛等,其中欧莱雅集团叶鸿慕和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懿德,都是时隔多年后的首次访华。
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拜尔斯道夫、雅诗兰黛等,其中欧莱雅集团叶鸿慕和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懿德,都是时隔多年后的首次访华。
而在这些外企高管纷纷访华的动作背后,释放的无疑是对于从疫情中回暖的中国市场的格外的重视,和挖掘新增量的野心,希望能够通过当地考验查证和交流,为布局中国市场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国际美妆企业对外透露的中国市场相关动作,已超过30起。而这系列动作之下,特别是“中国通”高管的上位、强化本地生产研发和对高端和香氛市场的重点推进。
随着11月中旬巴西化妆品巨头Natura&CO 发布三季报,2023年国际美妆企业TOP10前三季度业绩已全部公布,全球十大化妆品公司的排行也随之出炉。
在剥离非化妆品业务后,国际美妆企业TOP10依次为欧莱雅、联合利华、高露洁、Kenvue、宝洁、雅诗兰黛、LVMH、拜尔斯道夫、资生堂、Natura&CO,10家公司营收总体量达9082.04亿元。
2023年三季度国际美妆企业TOP10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欧莱雅继续保持“老大哥”榜首位置,有望冲击3千亿营收的同时;雅诗兰黛一路下滑,从前三跌至第六;牙膏巨头高露洁则相反,一路高歌猛进冲进TOP3;Natura&Co和资生堂顺序调换,分别前进和后退一位。
从榜单来看,欧莱雅在2023年第三季度创造了营收历史新纪录,实现盈利收入305.7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80.55亿元),同比增长12.6%。相比欧莱雅和宝洁的业绩辉煌,资生堂和雅诗兰黛的财报可谓“惨淡”。
在2018年底,聚美丽曾梳理当年的国货品牌TOP20榜单,短短五年,随着行业的关键角色从CS渠道切换成红人KOL,整个中国化妆品的品牌格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护肤、彩妆榜单发生了全面迭代。
除了珀莱雅薇诺娜们的亮眼表现,经典国货自然堂相宜本草也厚积薄发逆袭爆发,而欧诗漫韩后等也开始在边缘领域找到新的角色定位。
当年这20家美妆TOP品牌目前过得还好吗?它们各自发展的怎样?在转型过程中都遭遇了什么?有哪些仍屹立潮头,哪些已隐落在行业边缘?
国货美妆能否像在通信设施领域的华为一般,凭借持续和扎实的科研投入和沉淀,突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成为以技术建立竞争壁垒,并且令国人骄傲、受外界尊敬的领先性企业?
在李佳琦直播间事件发酵之后,低价老国货 vs 优秀新国货,似乎不对等的PK中,老国货似乎赢得很彻底,但代价是整个美妆行业的倒退。
4月份,业内被欧莱雅豪掷174亿拿下伊索(Aesop)的事疯狂刷屏,据悉这是欧莱雅集团史上最大一笔收购。
不少人都对欧莱雅的大手笔发出了感叹,某国货美妆公司联合创始人在朋友圈表示:“这个交易是战略补位的,直接填补了高端个护品类/生活方式品牌,继护肤、护发、香水香氛、彩妆都布局完备之后,欧莱雅这次的品类补位,就好像下围棋一样,又是一片新天地。”
除了欧莱雅外,目前全球头部的美妆集团雅诗兰黛、宝洁、资生堂等,他们可以穿越周期,并取得如今的成绩,依靠的从来都不是单一品牌的增长。而这恰恰是如今中国美妆企业所欠缺的。
纵观美妆各大上市公司,“品牌单一化”是最常被提到的一个隐患,而“多品牌矩阵”也几乎是所有企业未来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功效护肤的行业主旋律中,“生命科学”“医药医美”“家用仪器”等本该“陌生”的名词不断在行业中被提及。
而这背后其实是映射了,在经历了一段由社媒流量、功效护肤新概念等带动的高速增长期后,整个行业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医药医疗与生命科学、医学介入的大健康、年轻化的减龄医美等领域与化妆品行业相互跨界、交融,这一颜值产业呈现出了玩家丰富化、行业边界扩展化的景象,成为“大颜值产业”。
这一改变其实也让化妆品行业拥有更多的遐想空间:医药医美领域有哪些能应用到行业的潜力原料/技术?哪些赛道和化妆品的交互协调更有可行性和商业经济价值?这种交互协调趋势将怎样冲击行业的竞争格局?
这一年,以珀莱雅为代表的规模企业,可以说一路高歌。同时也有一些优秀的新锐品牌如至本、夸迪、HBN、橘朵、溪木源等也都迈入10亿级梯队,但也面临着挑战,革命之路还需继续努力 。
经济下行、物流停摆、线下关停、生产/直播受阻......2022年对于全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难熬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作为美妆线上主流平台的淘宝天猫也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其多数品类销售额皆下滑。
但疫情就像放大镜,优秀的企业总会脱颖而出。这一年,欧莱雅、雅诗兰黛、珀莱雅、薇诺娜等头部品牌在天猫仍然取得了逆势增长,同时一些优秀的国货品牌如至本、夸迪、HBN、橘朵、溪木源等也都迈入10亿级梯队。
此外,瑷尔博士、润百颜、谷雨、RNW、欧诗漫等国货品牌在2022年也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绩。
在新锐狂飙5年后,有不少业内人士向聚美丽发出这样的感慨。“初创新锐品牌0-1的起盘很难,规模新锐品牌想要再获得新增量,也比较难,太卷了,一不小心就掉队了。”
2017年起新锐品牌开始冒头,Home Facial Pro是彼时在社媒平台上开启轰炸式营销而率先出圈的典型之一,而后完美日记、花西子、植观等品牌,也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抖音等新的社媒平台,搭乘内容营销、私域、KOL、直播等的红利快速出圈。
随着一众新品牌以不同崛起路径在化妆品市场上“狂飙”,新锐品牌的格局也不断发生变化。
近些年有不少美妆白牌,仅通过2到3个月时间就做到破亿销售额,这也许是大部分品牌经营3-5年,甚至数10年才能做到的规模数字。
不同于新锐品牌早期通过达人及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种草铺量,最后到超头直播间实现销量爆发的成长典型路径,白牌们则是在抖音直播间中完成从种草到成交的全链路。
但与此同时,抖音白牌们的红就像昙花一现,很快走红,又很快衰败。我们称其为“断崖式走红”。因此,这些在抖音一夜爆火的白牌们受到了很大的争议。
20亿的规模,应该旗下品牌是家喻户晓的,但实际上它仍然属于圈子里大牛、圈子外知之甚少的神秘角色,它是一类事物的代表性企业——美妆白牌。
抖音不少月销过亿的美妆白牌,90%瞄准了爱刷抖音的三线以下群体,通过平台的算法推荐,自然流量转化可观。随抖音的渗透率不断加深,广袤的三线城市以下的人群堪称白牌野蛮生长最为肥沃的土地。
这看起来是白牌生机盎然、品牌要向死而生的局面。品牌与白牌,究竟双方何去何从,白牌也在模仿品牌的行为,它们能够上岸成为品牌吗,而部分品牌开始羡慕以及希望走白牌路径,这条路径会对品牌产生伤害吗?在品牌、白牌界限相互渗透之间,到底该如何区分品牌与白牌?
在疫情过后的消费复苏下,“38大促”作为今年首个S级电商大促节点,似乎被寄予厚望,不少品牌方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上新品、官宣代言人、投放广告,可谓动作频频。
但多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38大促的数据,似乎并不那么如意:9成美妆护肤品牌涨幅与去年相比,呈下降趋势;珀莱雅力压欧莱雅,成为天猫平台38大促护肤品牌Top1,也成为销售额前10唯一的国货。
似乎自疫情以来,每年都被说是最难的一年。但时至2023年,市场甚至比想象的还要难。
“2023年疫情放开后经济发展形势堪忧,要准备过难日子。”也成了眼下企业的一种共识。
化妆品消费市场相对低迷这一事实在各大平台的数据中也有所体现。除今年38大促化妆品行业品牌几乎全线飘绿之外,据悉,天猫美妆类目4月GMV环比下滑31%。
这一系列的数据,让不少企业想到自己对于Q1的期待有些高。“今年生意还是不好做,目前为止美妆市场仍然处于弱复苏状态。”多位业内人士如是向聚美丽反映他们的体感。
2023年1-6月抖音美妆品类总销售额达500-700亿,同比上升60.44%,不管是在大促月还是平销月,皆呈现“快速地增长”的喜人态势。
相比于成立十余年的天猫、京东等平台,作为新兴力量的抖音电商仍处于渠道红利阶段,保持着它该有的势头,一路高歌猛进。其首创证券在一份数据报告说明,今年5月抖音(141.2亿元)在化妆品销售上超过淘系平台(140.5亿元)。
此外,2023上半年还有哪些品牌在抖音取得了快速地增长?各大品牌在抖音的竞争势态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与2022年相比,抖音美妆类目中,无论是护肤、彩妆/香水还是美妆工具/美容仪器都处于快速地增长状态,且增幅基本在50%以上。这些数额的增长,与美妆品牌近一年多时间里都在大力布局抖音关系匪浅。
而2023上半年抖音平台上不仅冒出了90+位新晋亿元俱乐部成员,如美容仪品牌极萌便横空出世,从榜单外起步一举夺得上半年美容仪榜单冠军,销售额破9亿;韩束从2亿+的体量连翻数番,突破了9亿+……
据抖音电商官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5月31日至6月18日,抖音电商直播累计时长达4202万小时,挂购物车链接的短视频播放了1309亿次,整体销量同比增长了66%。
其中,美妆行业都有了很明显的增幅,尤其是在护肤赛道,大部分品牌都能达到超100%的增幅,甚至不少品牌有1000%以上的增量,比如海蓝之谜同比增长1501%、娇韵诗同比增长2035%、肌肤未来同比增长2893%。
从销售额占比来看,今年抖音护肤前20的品牌共卖出超30亿销售额,相较于去年增幅超100%。
6月8号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毛越苹发布短视频,以皮肤科医生的身份,对头部美妆博主骆王宇推荐的晚安粉产品,及“以粉养肤”的概念表示不认可,并认为是智商税。
不少购买晚安粉或被产草的粉丝,看完视频表明了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该相信哪一边。
其争议点主要围绕在:产品是不是会堵塞毛孔,和产品中含滑石粉是否会对皮肤造成危害。
9月14日晚,头部美妆博主骆王宇发布视频《晚安粉报告》的视频,针对3个月前的“晚安粉事件”再次做出回应。
视频中,骆王宇针对使用晚安粉的相关争议,与第三方检验测试公司检测了“人体功效评价实验”,并发布了完整版的检测报告。
争议主要呈现在2个方面:产品方面,晚安粉是否会堵塞毛孔,是否能控油,和产品中含滑石粉是否会对皮肤造成危害;舆论方面,将美妆博主与皮肤科医生放在了一个完全对立的“战场”上,不少网友认为骆王宇售卖的就是“智商税”。对此,骆王宇在视频中数次哽咽。
9月11日晚8点,因不当言论持续发酵一天,创下十余条热搜并掉粉逾百万后,李佳琦公开回应此次风波。
他再次为之前的不恰当言论道歉,并哭着表示“将静下心来深刻反思,想清楚当时为何需要出发,以及要如何去做才可以服务好更多的女生。”
对于李佳琦的道歉仍然有很多消费者不买账,撇开这些情绪因素不谈,李佳琦此次翻车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进一步暴露了当下国货品牌生存的困境:国货品牌为何不能涨价?“李佳琦”们的高佣金是消费的人拿到更低价的阻碍吗?
9月11日凌晨,李佳琦发布微博进行公开道歉。“...李佳琦让大家失望了,在看这条微博的所有人,对不起。我在直播间回应产品评论时说了些不恰当、让大家不舒服的话。”
但消费者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李佳琦与花西子相关的话题一直占据着微博热搜榜。其中,#李佳琦带货怼网友#阅读量2.8亿、#李佳琦说找不到以前状态#阅读量5.6亿、#李佳琦就直播言论致歉#阅读量4.3亿。
这是由于9月9号,李佳琦在直播间反驳消费者质疑花西子眉笔价格过高。他对此表示,“有些时候多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李佳琦此言一出,引发消费者的大规模疑议。不少消费者愤慨道“你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贵,但不能攻击消费者吧,这多少上升到人身攻击了。”“这是我努力工作就能涨工资的事吗?”
如果说2023年对于广大经营者来说,是“熬着”的一年;那么对于普罗大众来说,2023年是发泄戾气的一年。
3年疫情的放开,在年初一切朝着重新开始的好方向发展。然而,消费的重新提振需要一个冷启动的周期,自年初至今的几次大促均未有过往辉煌和热闹的景象,即使各大平台挥舞低价的大旗也没办法形成更大的消费刺激。
纵观整个中国美妆市场,肯定不是萧条时代,但就像聚美丽在今年4月份的中国化妆品科学品牌大会上指出的,中国美妆产业已经逐渐进入存量时代,新流量洼地几乎不可寻,运营的结构性变局很难再出现。
疫情三年,百废待兴,各大行业都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在美妆市场中,彩妆赛道尤甚。无论是从长期资金市场的融资情况、各大上市公司的财报还是各类咨询公司的数据,都在揭露一个共同的现状,彩妆品类整体遇到增长瓶颈。
彩妆市场的低迷,也直观地反应在赛道中的各个品牌身上,彩妆头部的YSL、迪奥、3CE、花西子、完美日记等品牌皆出现销售下滑的情况。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疫情三年,国内外倒闭、关停、退出中国市场或者大规模撤店的品牌有近百个,这其中彩妆占了大头。
无论是露华浓、Too Faced、Morphe、拉杜丽、becca 等曾经风靡一时的外资彩妆,还是YES!IC、牌技、小野秋、CROXX等本土彩妆品牌,纷纷折戟,倒在疫情之下。
疫情和内卷或许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杀死”了彩妆的春天,但在这场寒冬里,仍然有品牌取得了逆势增长,找到了新的机会点。
在国货彩妆因克重、价格等陷入舆论争议之际,还有一部分彩妆因为“关停”受到了行业的关注。前段时间,卡乐说Colorpedia、Fomomy浮气等先后发声明关停。
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已有12个品牌宣布闭店/停止运营。在这“消失”的背后,多为产品迭代、技术等方面没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风格同质化等而最终被“淘汰”。
低价老国货 vs 优秀新国货,在这一轮不对等的PK中,老国货似乎赢得很彻底,但代价是整个美妆行业的倒退。
今天的彩妆类目,已经真正算得上是护肤之外的第二大品类。其中,不容疏忽的是因小红书、抖音等社媒平台的红利因素,短期内爆发了一批完美日记、花西子、colorkey等新锐彩妆品牌
新锐彩妆经历快速崛起后,随之在资本断供、市场转存量的今天,倒下的选手同样不计其数,在这样的动态发展与平衡中,我们与国际大品牌的差距究竟还有多大,是否正在逐渐缩小?
不少国货品牌正在不断探索新的线下模式:多角度的体验、品牌的展示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更多新形式的营销组合等。
如花西子结合中国园林美学,在杭州西湖边开设线下首家全球旗舰店——“西湖隐园”;东方文化香氛品牌观夏To Summer,以及高端香水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则结合城市特性带来不同主题的线下门店。
其护肤品牌则在著名商圈入驻品牌线下旗舰店,以此打造信任的背书。如麦吉丽在武汉梦时代开设的全球品牌概念店,薇诺娜在上海人民广场来福士开始首家零售精品店等。
7个月48家美妆首店,线下渠道逐渐被品牌关注和重视。这中间还包括新锐国货品牌试水线下、国际小众品牌入驻中国市场、国际大牌扩展线下渠道等。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刚创立小米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至今还在流传的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美妆行业也永远不缺新风口。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人在问下一个风口是什么,也永远会有人在预言××是下一个风口。
如果我们以“风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它后面跟着很多关联词:“功效护肤”“早C晚A”“重组胶原蛋白”“纯净美妆”“合成生物”“以油养肤”……这些风口成就了很多品牌,也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能在业内吹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风口,多是关于技术内容,这也是属于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特色。
过去一年内,化妆品行业诞生了不少新的技术概念和原料。有的概念备受争议,有的则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与此同时,国货品牌正在将自主创新作为科研板块的首要内容,以独家原料建立核心竞争力,在突破原料封锁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随着慢慢的变多国货品牌冒出头,我们已看到在某些先进领域上,中国企业是走在世界前端的。”一位行业人士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经历了疫情的长征,行业内对于消费复苏寄予了厚望,原料生产和供应链压力有望进一步得到缓和。在将近两年的沉淀期间,国内外原料商“各显神通”,以可持续美妆、生物科学技术、特色植物等作为关键词,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推出了众多黑科技新品。
在生物领域热度水涨船高的背景下,2022年全球多肽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越2000亿元,批准的多肽上市产品近200个。由于应用场景范围广泛,多肽既可在医药领域大显身手,又能在化妆品领域发挥近乎全能的功效。
多肽的辉煌历史起源于20世纪诞生的第一个肽类药物(胰岛素),同一时期,美容肽的始祖(蓝铜胜肽)也在学术圈刷了一波存在感。在原料药和护肤活性物的双重身份之下,多肽似乎带有天然的公信力,享有兼具安全性和功效性的美誉。
然而,由于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国内多肽原料长期处在“冰”与“火”的境地:一边被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欢呼簇拥,一边又亟需走出难以逾越的“创新”困境。
重组胶原蛋白是近两年崛起的一股新兴势力,逐渐呈现出超越透明质酸、多肽等其它生物原料,站上成分界顶流的趋势。
我们在感受到这一赛道热门的同时,不免担忧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真实性及含金量。被质疑身兼“规则制定者”和“参赛者”的重组胶原蛋白厂商们,也时刻面临着一个灵魂拷问:重组胶原蛋白是否为智商税?
在重组胶原蛋白长达60多年的科研历史中,国内外实则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中国学者更是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充分展示出卓越的研发水平和创新精神。
再度聚焦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聚美丽邀请了市面上主要的胶原蛋白厂家以及行业专家,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探讨。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官网共计24款新原料完成备案。上游原料端慢慢的开始结合本土需求,从“原创”的角度看待原料开发,而不再是一味地跟随模仿。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在新原料放行的大前提下,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扎堆新原料竞技场,他们之间又将产生怎样激烈的竞争?
回顾2023年来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商业竞争局面下,消费取向也慢慢变得复杂。
其自然界中的物种也要不断进行演化或进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非定向的基因突变;市场则扮演了“大自然”的角色,依据“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筛选出站在风口上的企业。
化妆品行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演进与切换。科学家们进入美妆创业,为整个美妆商业生态注入了重要的新鲜血液;企业加速布局各个细分品类、研发维度,不断自我提升和进步,持之以恒地向外学习更多新的知识,以最终实现企业的迭代和进化……
今天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欧美等市场都会处在一个跟中国品牌谈技术色变的条件反射里,如何形成中国自有的科学生态体系和科技势能成为了不仅是美妆,而是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的长期且共同的课题。
当我们拥有自有的强大科学生态体系后,不仅会拥有一大批在这个生态雨林下成长起来的科学品牌,还会跟欧美等国一样,拥有慢慢的变多的魅力型品牌代表。
科学生态的搭建,对所有化妆品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来说,是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看到收益的。但是长久来看,整个体系和势能不完善,所有企业和品牌就只能在低端做价格的恶性竞争。
聚美丽力所能及的,就是组好这个拼图,促进这个拼图里的所有人可以相互交流共创,碰撞出火花,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科学生态的建设,科学品牌的建设出一份微薄之力。
复盘2023年行业的困惑和焦虑,会有哪一些问题?未来会从底层颠覆美妆行业的东西是什么?美妆行业新一轮的增长动力在哪里?
而最终能够坐在牌桌上的企业,除了有更高、更宽广视野,是不是在技术赋能的各类产业,或者说实现跨界、交融、共创的企业?
纵观全局,中国品牌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需要拥有出色的思维方法和基因能力的演进与切换。
聚美丽所指的“科学品牌”,并不是指单纯追求生产技术上的含金量最高产品的那些品牌,而是指那些有明晰的技术定位,兼具真实研发基础,同时有着良好科学形象的品牌。
在商业不断发生剧烈变化的今天,美妆品牌该如何借势科学品牌弯道超车,品牌应该建立怎样的科学生态,以期建立长期的技术壁垒及品牌护城河?
中国化妆品行业在经历了2018-2022新锐品牌从社媒崛起的阶段后,迎来新的转折点。未来5年,中国化妆品行业最大的变量将从流量和平台主导增长,切换为科学与技术主导的突破性增长。
近几年出现了一批从上游技术领域跨界进入化妆品行业的选手,他们往往来自医药、生物科学技术、原料等技术领域,如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等,但这一些品牌并不全是降临派。
同时,像珀莱雅们以运营为优势,开始认知到技术的力量,发现科学是有用的,他们在积极向科学靠拢。
聚美丽认为,未来几年,美妆品牌要在确定中寻找属于自身个人的突破性变量,以此为杠杆,才能撬动未来的增长。而这个杠杆,就是科研创新。
在当下和未来,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舞台都需要科学生态势能的助力。现在的市场环境充满变化,认为这是一个极度不确定性的时代。但仔细探究,以两三年的维度来考量,今天的化妆品行业有着高度确定性。
那么,目前化妆品行业的确定性因素有哪些?2023年,当流量和平台不再主导企业增长曲线的时候,下一个突破性的增量在哪里?
最后,新的一年,感谢过去所有企业、品牌、创始人以及粉丝们的厚爱,有你们帮助,使得我们更快速洞察行业“新生态”。
快速变化的2023和竞争加剧的当下,内卷的大颜值产业走到了演进与切换的十字路口。这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中,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美妆行业演进之路是什么?又该如何顺应技术风口的切换,平稳穿越繁杂多变的产业周期?
应对新时代的竞争,在12月22-23日,由聚美丽主办,上美股份总冠名的第11届聚美丽大会——2023年演进与切换·大颜值产业年会,我们特邀产业上下游跨界专家,皮肤科专家和专业型美垂KOL等,围绕科学品牌时代下的技术演进与动力切换展开了深度探讨。